首页>相关报道> 详情

【脱贫攻坚】守住“底线” 托举希望

——株洲市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之五

  “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住上这么结实的房子,多亏了扶贫好政策,今后刮风下雨的日子,也照样可以睡个安稳觉了。”6月8日,炎陵县霞阳镇石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钟端武,指着自己去年刚住进的新房,脸上充满了幸福感。

  住上结实房子的老钟,是众多受益于脱贫攻坚好政策的贫困户之一。

  让扶贫对象不愁吃、不愁穿,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,是贫困群众脱贫的“底线”。在“两不愁”问题早已基本解决的基础上,株洲市在“三保障”上不断加大力度,确保守住“底线”。

  “除病根、拔穷根” 

  “我住了6天院,只要交19块钱?”在醴陵市嘉树镇卫生院,拿到自己的住院结算清单后,73岁的王冬秀连说感到有些意外。

  王冬秀是嘉树镇杉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。一周前,她因突发冠心病被送进镇卫生院住院治疗。出院时,医院为她办好了全套报销手续,并根据政策为她的个人支付部分进行“兜底”。这样一算,1629元的医疗费用,她本人只需支付19元。

  因病致贫,在贫困户致贫原因中占比很高。为此,株洲在全省率先采取了健康扶贫分类救治办法。对不可逆转的疾病,尽量减少痛苦、延长生命;对需要长期救治管理的慢性病,做好疗养;对2132名可一次性治愈的对象,全力救治、努力治愈。

  于是,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兜底政策出笼:基本医疗保障、大病救助、医疗救助、商业保险补充,“入院零预付、报销零起付、出院零支付”,“一站式”绿色窗口服务……目前,一次性治愈的贫困患者救治率已达100%、贫困患者签约家庭医生率也达到100%。

  “除病根、拔穷根”。健康扶贫,为因病致贫家庭撑起了一把坚实的“保护伞”。

  住新房,暖“心房” 

  “有了自己的新房,我都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了。”茶陵县腰潞镇潞理村47岁的尹送兰从新房里出来,脸上一直挂着笑容。

  几年前,她的房子受灾倒塌,只能带着两个上学的孩子一直寄居在亲戚家。现在,在政府的支持下,她终于住进了全新的安置房。

  “多年在外漂泊,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家,一点都不比城市的房子差。”几乎与此同时,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白明一家也结束了12年的租房生涯,与其他21户贫困户一起搬进安置房。

  住有所居,是无数贫困户多年的梦想。为此,株洲市坚持“政府引导、农户自愿、科学规划”的原则,首先对贫困户住房情况进行摸底排查、登记造册,然后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改造范围,确保了“一户不漏、一户不虚”,优先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、低保户、分散供养五保户、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户等的住房问题。

  住新房,暖“心房”,如今,株洲市所属的五县市,危房改造2.9万户,其中贫困户8780户,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入住新房。

  教育,“一个都不能少” 

  伴随着“叮铃铃”的下课铃声,茶陵县严塘镇尧水学校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,该校八年级学生王鸿更是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。然而不久前,他还想着辍学。

  王鸿家是严塘镇玳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,父亲和奶奶患有尿毒症,家里全靠妈妈一个人打零工维持生计,他一度想辍学去打工。当地教育部门知道后,及时把他纳入特困资助对象,还安排老师为他进行心理疏导。

  扶贫先扶智,用优质教育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,斩断贫困代际传递,是减少贫困的根本之举。为此,株洲建立起了一个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,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“两免一补”,在普通高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,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(含民办)在校学生免除学费。

  为了确保帮扶的精度,教育部门在大走访、大清查的基础上,建立了贫困学生信息库,确保精准资助“一个不漏”。通过连续举办“金秋助学”活动,全市筹资7000万元,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辍学。

  兜底,让贫困群众“应保尽保” 

  “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,还不知道怎么活下去。”茶陵县虎踞镇高水村,6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德牛,儿子去世,孙女尚小,老伴患肺病需要长期服药,家中困难可想而知。

  帮扶干部进村后,很快帮助胡德牛享受了家庭低保,帮他争取到了危房改造和教育助学等政策资金,还介绍他到村里的种养合作社务工。现在,加上各项政策性收入,他一年下来的收入有3万多元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

  从2017年元旦开始,株洲集中三个月时间,对低保对象进行清理,一批“关系户”、“乌龙户”被剔除,最终确定低保对象2.78万户、6.16万人,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6437户、15881人。同时,市里将农村低保保障线标准提高至280元/月,3360元/年,超过省“两线合一”标准334元,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和扶贫线“两线融合”。无业可扶、无力脱贫的困难家庭,就这样有了最直接的兜底保障。

  (文/周怀立 李蓉仙  张 威)